知知玫玫

不定期诈尸。

有这样一部动画,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让我想起了《金陵十三钗》,想起了《二十二》,让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

12月30日了,也许我应该写个类似《麦兜响当当》的豆腐青菜、咸鱼瘦肉,预备筷子,预备煲汤的札记。

但是这个动画让我不得不这些心情撇开一边。

慰安妇问题一直是个国际社会的敏感词,也是一些社会边缘群体心中难以磨灭的血淋淋的伤疤。我国曾有20万无辜的妇女被日军强行征为慰安妇——说是妇女,其实相当一部分还只是个孩子:14岁,16岁……——而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是现在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的慰安所建筑。

唯一,不是唯一,而是一份历史的苍茫的无奈,对践踏历史、妄图掩盖历史者的倔强顽强。

这部影片虽然不是中国妇女的不幸遭遇,但是这份苦难面前,我相信没有国家和地域之分。

一个快活的16岁少女,在花一般的年纪,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被掳走,被扯入泥潭,不得翻身。

她被带到伪满洲,日军告诉她她不再是那个朝鲜少女,而是“花子”,是天皇陛下给予他们的珍贵礼物。她得在这里工作,从早到晚,从一般士兵到有阶位的军官,只要是个男人就可以“享受”她的服务,而她不要想着拒绝或是逃跑。

她觉得自己脏,她觉得耻辱。

但是隔壁的女孩告诉她,耻辱的是施暴者,她们只是无辜的受害者没有必要为他们的过错买单。

好不容易然起了一点点的希望,第二天,当听见隔壁的挣扎、吵闹、暴力、侮辱,还有随随便便的裹尸布和女孩手上凋零的花,她再次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最纯洁无暇的岁月葬送在这里,对方给了她梅毒与暴力,即使她怀孕的时候,“她依然可以为我们服务”这样无耻的话也可以说得出口。简直就是将她们看做是牲口。

1945年原子弹投下之后,日军丢下了这些女人,忙着四处销毁证据,“女人,呵,她们活不下的。”

她这样一步一步走回了朝鲜。

迎接她的却是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人人背后叫她妓女,将她看做出卖身体给日军的不知廉耻的女子,她的爱情,她的名誉,她的未来,什么都没有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不再做家里受人指责的累赘,她离开了。

一个人,静悄悄地,生活着,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只有午夜梦回,才敢呜咽。

她做错了什么?

她付出了什么?

她得到了什么?

然而当她某天抬起头看电视新闻的时候,日本发言人却说,慰安妇根本不存在。

那她这么多年来的痛苦又是什么?

前几天读外刊新闻,The Japan Times打算将慰安妇的定义由——

“ women who were forced to provide sex for Japanese troops before and during World War Two”

修改为——

“women who worked in wartime brothels, including those who did so against their will to prvide sex to Japanese soldiers ”

因为他们认为慰安妇的遭遇大相径庭,可能有自愿加入的存在……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这样这个新闻还好意思说自己“all the news without fear or favour”???

就算事出有因,但是这个原因我也觉得很无耻,不知道的朋友们可以搜一搜2015年日韩双方达成的战时性奴问题的协议。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有点压抑,但是绝对不是搞仇恨主义。

家里老人出生在31年以后,完整地经历了抗日战争。后来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姐姐去留学,他虽然不很感冒,但也觉得很好。文化的先进和可取不可否认,但是历史和原则不能妥协。

因为那曾是千千万万的同胞,还有无辜人的梦魇,也是整个民族不可磨灭的伤疤。

前几年的《二十二》我没有去看,因为觉得太过压抑,害怕承受不住这些赤裸裸的历史。

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存在。

许玉墨、豆蔻……那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曾经盛放在秦淮河上,盛放在那个和我骨血相融又饱受重创的六朝金粉中,却在践踏与侮辱中湮灭殆尽。

曾经,二十万的她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她们曾是一股主流,却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饱受诟病,隐没于茫茫人海,而如今由二十二不断减少,她们已经处于社会的边缘群体,一股濒危的力量,以自己的微弱的存在,诉说着历史倔强而切切实实的痕迹。

评论(7)

热度(86)

  1. 共2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