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知玫玫

不定期诈尸。

良器(后附新注)

这一篇就是瞎写,后面有注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

远远的山那边是条江,江边有一座村庄,有一片芦苇,偶尔停着几只渔船。

那些渔船每日很早很早就晃晃悠悠地出了江;然后到了晚上 ,就会在船头点着一盏昏黄的小灯笼,晃晃悠悠地回来。

葛先生*秋天的时候常常温着一壶黄酒,就着炒黄豆,坐在他的茅庐里,看着短褐穿结的渔人兜着网里活蹦乱跳的鲤鱼。

有的时候,运气不错,他们会捕到四个鼻孔的大鲤鱼*——乡里人心眼耿直,因着对着葛先生的敬重,知道他身体不好,便拿草绳穿着,借着给孩子送束脩的名义,给他送来,这个时候平日里吃得十分素净的葛先生就会难得地开顿荤。

黄豆吃起来嘎嘣脆,黄酒也是温温热的,刚刚好能暖心窝子,叫闲着的嘴惬意地砸两声。

只是他的酒具豁了个口,这一点不大美妙。

葛先生最喜欢看村庄里有名的渔人老宋的渔船舟来舟往,因为老宋很清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还养着几只白鹭,细细长长的腿,尖尖的喙,立在船帮上,他觉得很有几分《渔父》里告诫屈子的老人的感觉,披上蓑衣就是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虽然老宋的日子过得也是清苦——因为捞上来的鱼,他总是随心所欲地扔一半,他觉得捞太多似乎是件有损阴骘的事,会惹怒江神——但是葛先生就是觉得老宋有股活在唐诗宋词老庄里的感觉。


村庄里没有人知道葛先生的来历,只觉得他大概是个肚子里有墨水的人,因为他的字写得很黑*,很精神。村里人家门上的大字都乐意找他写,他也十分高兴做这个活。

上联柴米油盐姜醋茶,下联琴棋书画诗酒花,横批雅俗共赏。

朗朗上口,念得顺溜。


村子里本来有一个私塾,里面有个老秀才,整天都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小孩子听不懂他在念什么,多念几句,晚上倒是要睡得香甜。这个村庄疏于教化,科举做官倒是没几户人家看重的,只是乡民依然有着原始的对于知识的敬畏,并十代代延续下来。他们不敢去问满脸都是“糟蹋圣贤”的酸秀才,只好去问葛先生他在念什么。

葛先生喝了口黄酒,看着远处江面老宋的渔船,白鹭一个猛子扎下去,摇摇头说“黄酒下蚕豆,二两花生米。”然后笑眯眯地把自己的圆脸凑过来说:“烦那些老古板干什么,不如今儿个多练两幅字!”

酸秀才教念书,不教习字,因为他忙着要读书考试;所以葛先生就乐颠颠地接了这个担子。他特别喜欢教孩子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他说,鹏也是可怜的大东西,化了鸟,就在北边的池子里待不下去了,只好飞啊飞啊,去找一个能容得他下去的地方……大家都觉得他在胡说。他喝一口黄酒,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然后就半天不说话。

平时不生气的人生气是最恐怖的,孩子们怕他动肝火,就念《逍遥游》给他听,他听了就高兴了,就折了芦苇给孩子们编玩具,很丑很容易散架的玩具,但是他觉得自己编的特别好。


谁也不知道葛先生从哪儿来的,就好像谁也不知道他圆圆的脸究竟是胖的,还是浮肿,也不知道他整日笑嘻嘻的,却哆哆嗦嗦地窝在小茅庐里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病痛。

他没有娶妻,更别提生子。

但是他说他好像是有不少学生的,他们都很敬爱他。

在和平的年代里,他们一起穿着长袍马褂,一起温着黄酒,嚼着炒黄豆。

但是后来,他们就走不到一起去了,和他说的都是一些烦人的事。

那个时候的葛先生还很爱串门,他们好像是会一起去看戏,看得是唐伯虎的戏码——因为他很会讲唐伯虎的故事;现在的葛先生依然爱串门,只是可能是年纪大了,走两步就很喘,因此平素里不大动弹。


一九一四年冬天的时候,葛先生故去了。

平时没有外人的小渔村忽然来了几个不同军装的人,都很体面。

他们一见面好像要打起来似的,讲话不很客气,但是到底还是各自沉着脸,来到了葛先生的土包包前。

有一个衣冠楚楚的人送上了一组镶金嵌玉的酒杯。

村里的孩子眼尖,叫道:“先生的杯子已经带下去了,一个豁口的那个!”

孩子想,葛先生最懒的一个人,要那么多杯子干什么?

合口就好了。


骆宾王有诗云,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

*葛先生:之所以想到这个姓氏,是因为道教的人物葛洪,让我想到了有几分逍遥于人世的感觉。


*四个鼻孔的鲤鱼:微山湖的特产。乾隆南巡的传说中提到,曹文轩小说里也有提及,有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度娘上是寒门学子金榜题名仍然受人排挤的小故事……)。


*字写得很黑:汪曾祺的小说好像是《受戒》里村里人不懂得欣赏书法,只是本能地觉得写得好的字很黑。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内容,出自论语,意思是孔子说,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行善,那么仁德就来了。


*黄酒下蚕豆,二两花生米:因为这里想起来金庸《射雕英雄传》里杨铁心和郭啸天两个人吃酒的场面,稍稍暗示了葛先生原本是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在庙堂之高的人……


*唐伯虎: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天寒无一事,竹时庵里看梅花。唐伯虎的人生经历大家应该很清楚,就不赘述了。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骆宾王的《浮槎》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忽值风飙折,坐为波浪冲。

摧残空有恨,拥肿遂无庸。

渤海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似舟飘不定,如梗泛何从。

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徒怀万乘器,谁为一先容。


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东西有点杂。

首先葛先生喜欢看老宋捕鱼,是因为老宋像是渔父——就是那个说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那个,暗示了他现在随波逐流、顺应自然的心境;

其次他的下酒菜,这边我说了我是参考的射雕英雄传(虽然各人的口味不同这个点有点牵强,但是就这么YY 一下吧),包括四个鼻孔的鲤鱼,四个鼻孔的鲤鱼的故事我大概讲一下——是鲤鱼跳龙门得到了龙王的赏识,但是由于出身低微而被排挤,因此被龙王变成四个鼻孔寓意显贵,后来娶了龙女归隐山水,不再问官场的事情。这边算是暗示一下葛先生曾经有过不得志的经历,无论经历了什么,反正现在就已经归隐山水了。

再次,乡民对于知识的原始敬畏,一方面我是想要表达这里民风淳朴,另一方面我想要暗示葛先生确实是用几分本事的,并且他并不造作。

然后他的对联,大俗大雅并存,一方面有唐伯虎的诗句的影子(注释里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自己朝登金陵台,暮向草野间的经历——返璞归真。同时也是有暗示抑郁不得志(唐伯虎的诗的逍遥大多数时候都是挺无奈的)但是也有随缘自适。

逍遥游这里十分明显了——容不下人,想要去另一个地方——他是无所依仗的人,所以他无法去以六月息者也——只好追求逍遥的意境,又难免有些怅惘。

葛先生对老秀才口里的话的回答,是他觉得一方面没必要告诉小孩子这些陈腐艰深的东西,另一方面仁德本身就离乡里人不远,所以他叫小孩子安安心心地享受当下(烦那档子事不如吃下酒菜)

最后刚刚发现时间设置错了,时间应该在科举被取消前后,而葛先生身体不太好,要他熬到1934有点远了……所以改成了1914。




评论(2)

热度(9)